“稽查執法打擊防控‘靠消息炒股’內幕交易”案例——申啟永內幕交易綿世股份案
日期:2017-11-09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大 中 小】
綿世股份(現改名為“綿石投資”)內幕交易案曝光,從上市公司高管處獲取內幕消息從事內幕交易的申啟永,不惜使用借款、融資加杠桿等多種手段籌資2000萬買入綿世股份股票,本想大賺一筆的他,不料如意算盤還沒搖響就落了空,證監會立案調查后給出了“沒一罰三”的行政處罰,投入越多罰得越狠,申啟永最終被罰沒1500萬元。
記者通過采訪證監會調查人員,還原該案細節,揭示這起上市公司關系密切人員利用與高管關系獲取內幕信息從事內幕交易侵害投資者利益案件背后的故事。證監會調查人員指出,上市公司高管需提高法律意識,明晰政策紅線,避免陷入內幕交易漩渦。
朋友關系泄內幕信息
綿世股份收購青島康平項目在3年前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青島康平實際控制人孫某正于2013年和中國南車集團商議轉讓青島康平,中國南車集團開始協助尋找潛在收購對象。2014年4月底,孫某正來北京看病期間與綿世股份董事長鄭某見面。雙方達成初步意向,青島康平估價2億元,中國南車占20%,綿世股份控股。2014年5月19日,鄭某指定綿世股份副總經理張某開展對青島康平的盡職調查。采取估值2億元,中國南車現金4000萬占股20%,綿世股份以增發股票和支付現金方式控股的收購方式。直至2014年12月2日,綿世股份宣布因籌劃重大收購事項停牌,2015年1月29日,綿世股份復牌,公告擬以發行519萬股(增發價11.56元/股)及支付6000萬元現金方式購買青島康平現有60%股權。
證監會調查人士發現,在內幕交易敏感期,兩個賬戶在停牌前集中大量買入綿世股份,其中,2014年11月4日至11月20日期間,申啟永賬戶開始大量買入“綿世股份”,并伴隨著賣出其他股票的情況,期間合計買入376900股,買入金額5048274.98元。不僅如此,2014年11月20日,申啟永賬戶還啟用了融資融券賬戶,至11月26日5個交易日內,買入“綿世股份”799840股,買入金額10370080.39元。其中除312萬元為轉入資金外,其余約725萬元為融資買入。
另一個賬戶,“賈某偉”于2014年11月4日至13日共計買入“綿世股份”85700股,買入金額約114萬元。開通融資融券賬戶后,于11月21至26日期間,融資買入14萬股,買入金額約182萬元。內幕信息公開后,該賬戶陸續賣出上述股票,共獲利3733492.39元。
“經查,上述兩個賬戶均由申啟永控制并進行買賣,賈某偉為申啟永妻子。”證監會調查人員了解到,在內幕信息形成后至公開前,申啟永和內幕信息知情人有頻繁的接觸聯系,相關交易行為和內幕信息高度吻合,且無正當理由或者正當信息來源。
經過進一步調查,證監會調查人員發現,申啟永為北京某傳媒公司的老總,因孩子與綿世股份董事長鄭某的孩子在同一所國際學校上學而相識并成為朋友和生意伙伴。申啟永在鄭某的同意下使用了綿世股份的名片職務為總經理助理、合伙人,并經鄭某授意與綿世股份副總石某平在河南合作項目。在內幕信息形成至公開期間,申啟永與鄭某多次通話聯絡,而且申啟永與石某平于2014年5月8日、5月21日、6月28日、8月30日、10月20日均有見面。
2014年9、10月份申啟永多次向石某平打聽綿世股份的消息。11月3日14時與鄭某有一次電話聯系,11月4日買入17.9萬股,動用資金236.7萬元,當日賣出7300股。11月8日申啟永和鄭某同去成都出差,11月10日上午10:31,申啟永和石某平有一次電話聯系,11月10日后直至停牌前持續大量買入。
如此蹊蹺的買入時間,證監會調查人員初步認定申啟永涉嫌內幕交易。
申啟永二審敗訴
面對證監會調查人員的詢問,申啟永辯稱“不知道內幕信息,其和內幕信息知情人的聯系屬于正常通信往來”,并對調查人員的其他詢問含糊回避。證監會調查人員通過海量資料的梳理,并通過擴大電子取證范圍,對相關高管進行核查,相關高管拒不配合,調查組與其斡旋數小時,并最終將其說服,使其配合調查工作。
最終,證監會對申啟永作出了“沒一罰三”的行政處罰,沒收申啟永違法所得3733492.39元,并處以11200477.17元罰款。
因不服證監會處罰,申啟永發起訴訟,稱自己的交易是依據同期上市公司發布的利好等抗辯理由,證監會在法庭上指出其所提出的利好與交易時間相差數月,買入綿世股份的金額達兩千多萬,明顯不同于以往的股票交易習慣,且交易時間與內幕信息的形成、發展過程高度吻合,其抗辯理由無法合理解釋其借款、融資的異常買入行為。北京中院支持了證監會的觀點,最終證監會勝訴。當事人提起上訴,近日北京市高院開庭審理,申啟永二審敗訴。
證監會調查人員指出,內幕交易一直是影響“新興+轉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受到司法機關和證券監管機構的重點查處和打擊,上市公司高管層應時刻警醒,提高認識,自覺遠離內幕交易。